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古典戲曲理論專題
classical drama theory 
開課學期
102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李惠綿 
課號
CHIN7345 
課程識別碼
121 M08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12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半年為期,講授古典戲曲文學理論。先建立宏觀的戲曲批評體系;繼而導讀元明清戲曲理論典籍,以奠定基礎;接續進行戲曲文學理論不同的專題。閱讀戲曲理論典籍與擬定專題之探討,皆與戲曲批評體系照應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並非純然為戲曲領域之研究生而設計,說明如下:
1本課程屬中國文學批評,凡有志於文學研究者,皆可選修。
2本系已經通過開設「學術論文寫作」課程。本課程擬借古典戲曲理論為文獻材料,教導研究生練習學術論文寫作。
3本課程擬定若干專題,具體傳授文獻分析方法與問題意識。
 
課程要求
1預習戲曲理論典籍
2口頭報告──分析各本戲曲典籍之主要特質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1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(十冊),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,1984年
2葉長海《中國戲劇學史稿》,上海文藝出版社,1986年
 
參考書目
(一)戲曲典籍注釋與彙編
○陳多、葉長海《中國歷代劇論選注》,湖南文藝出版社,1987年
○程炳達、王衛民編著《中國歷代曲論釋評》,北京民族出版社,2000年
○周貽白《戲曲演唱論著輯釋》,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, 1962年初版

○陳多、葉長海《曲律注釋》,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,1983年

○陳多 《李笠翁曲話注釋》,湖南人民出版社,1981年
○趙山林《安徽明清曲論選》,安徽黃山書社,1987年
○李復波、熊澄宇《南詞敘錄注釋》,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,1989年
○孫崇濤、徐宏圖《青樓集箋注》,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,1990年
○王鋼 《校訂錄鬼簿三種》,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1 年
○吳書蔭《曲品校註》,北京中華書局,1994年
○秦學人、侯作卿編《中國古典編劇理論資料匯輯》,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,1984年。
○隗芾、吳毓華編《古典戲曲美學資料集》,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,1992年。
(二)戲曲理論研究專書
○譚帆、陸煒《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》,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3年
○李克和《中國曲學研究》,長沙岳麓書社,1999年。
○李昌集《中國古代曲學史》,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,1997年。
○齊森華《曲論探勝》,上海華東師範大學,1985年

○夏寫時《中國戲劇批評的產生和發展》,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,1982年
○夏寫時《論中國戲劇批評》,山東齊魯書社,1988年
○陳竹《中國古代劇作學史》,武漢出版社,1999年。
○陸林《元代戲劇學研究》,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,1999年。
○葉長海《王驥德曲律研究》,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,1983年。
○趙山林《中國戲劇學通論》,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,1995年。
○趙景深《曲論初探》,上海文藝出版社,1980年。
○蔡鍾翔《中國古典劇論概要》,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,1988年。
○謝柏梁《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稿》,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,1994年
○譚源材《中國古典戲曲學論稿》,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,1993年
○李惠綿《王驥德曲論研究》,臺大文史叢刊第90種,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,1992年。
○李惠綿《元明清戲曲搬演論研究——以曲牌體戲曲為範疇》,臺北文史哲出版社,1998年。
○李惠綿《戲曲表演之理論與鑑賞》,臺北國家出版社,2006年。
○李惠綿《戲曲批評概念史考論》(增訂本),臺北國家出版社,2009年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口頭報告 
30% 
閱讀所指定的戲曲典籍,進行30分鐘報告 
2. 
論文寫作 
70% 
限一萬字,寫作必須符合學術規範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